發展歷程
2022年9月8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培育899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2022年新培育第四批4328家。小巨人企業總量快速提升、主導產業更加聚焦,專業化優勢進一步凸顯。
截至2022年9月,工信部已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8997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近5萬家。
背景目的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部署,在“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稱兩部門)通過中央財政資金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獎勵資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于推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助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下簡稱重點“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這些企業發揮示范作用,并通過支持部分國家(或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以下簡稱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強化服務水平,聚集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資源,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涵義
“專”是指采用專項技術或工藝通過專業化生產制造的專用性強、專業特點明顯、市場專業性強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用途的專門性、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和產品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專業化發展優勢。
“精”是指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或工藝,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細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過精細化管理,精心設計生產的精良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的精致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特”是指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產的,具有地域特點或具有特殊功能的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或服務的特色化。
“新”是指依靠自主創新、轉化科技成果、聯合創新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方式研制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其主要特征是產品(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
“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特點的隱形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籍管理學者赫爾曼·西蒙提出的概念,是指專注于細分市場,年銷售額不超過50億美元,雖然公眾知名度還比較低,但在自身領域居世界前三位的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等特點。
證書、牌匾申領
經認定的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再頒發實體證書和牌匾,可于2023年4月1日后,登錄“北京通企服版App-首頁-梯度培育企業電子證書申領入口”或通過PC端訪問“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www.smebj.cn)-首頁-梯度培育企業電子證書申領入口”,申領電子證書和牌匾。
證書年檢
經認定的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有效期3年,到期后進行復核。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對有效期內的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動態監測和管理,如發生重大安全(含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或嚴重失信、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為,或被發現存在數據造假等情形,直接取消認定,且至少三年內不得再次申報。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
1.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自薦采取敞口申報,全年開放,季度認定的方式,每季度首日0:00-末日24:00為一個申報周期。經公告認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按工商注冊屬地原則自愿登錄培育平臺,參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和資料清單模板,根據所在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發布的自薦通知和資料清單要求,如實填報并提交企業相關信息、上傳對應佐證材料。
2.區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申報、評審、實地抽查和推薦工作,在次季度首月的十個工作日內,向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提交評審結論和符合認定標準的推薦企業名單。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經核驗、公示、公告后,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公示期內,區級主管部門對本區企業的申訴信息進行答疑。
3.研發費用直通車條件認定標準?!秾嵤┘殑t》規定,企業近兩年研發費用總額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可作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直通車的條件之一。擬通過此項直通車條件申報專精特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需提供兩個會計年度(2021年-2022年)的財務審計報告(含資產負債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附注等,實際年限不足2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現對中介機構條件、研發費用內容等認定標準做進一步明確要求。
?。?)中介機構條件。出具財務審計報告或研發專項審計報告的中介機構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①具備獨立執業資格,成立三年以上,近三年內無不良記錄。
?、诔袚J定工作當年的注冊會計師或稅務師人數占職工全年月平均人數的比例不低于30%,全年月平均在職職工人數在20人以上。
?、壑薪闄C構負有誠信及合規義務,在審核過程發現中介機構存在為被審計企業編造或偽造事由,出具虛假或不實的審計報告等違法違規情形的,我局將把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監管部門依法處理。
(2)研發費用內容。經具有上述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財務審計報告中列示研發費用的,提供相應會計年(2021年和2022年)的財務審計報告;未列示研發費用的,需提供經具有上述資質的中介機構出具的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包括以下幾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項審計報告、國高新認定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或依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中研發費用有關要求制定的專項審計報告;財務審計報告中已列示研發費用,但另提供上述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的,可優先采用專項審計報告。
支持“專精特新”的政策及屬地化精準服務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2019年,我市制定印發《關于推進北京市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做好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頂層設計。2021年底出臺《北京市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6個方面發布了16條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量身打造涵蓋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產業鏈配套、品牌建設、市場開拓、上市服務、融資需求等一攬子專屬政策,并逐項進行拆解和分工,制定形成64項任務清單,納入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和督辦,按月進行跟蹤和調度。
二是加強發現培育,構建梯隊格局。按照敞口申報、線上辦理、季度評審、達標即享的原則,著力構建“專精特新”企業“金字塔形”梯隊培育體系,形成滾動發展、梯隊培養格局。同時,不斷優化我市“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通過“自薦+發現”手段,采取季度敞口征集、大數據發現和智能評審方式加快入庫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370家,市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4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7家,單項冠軍38家,隱形冠軍20家。
三是加強融資服務,做好上市培育。實施中小企業“暢融工程”,將“專精特新”企業納入信貸綠色通道。聯合六家金融機構推出“專精特新貸”,截至2022年3月底,一年期以下產品累計放款1336筆,金額50億元,平均利率低至3.6%。正在研究為企業量身定制“專精特新保、專精特新險”的金融服務產品。率先設立“專精特新”成長基金,重點投資信創產業、半導體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建立“專精特新”企業擬上市服務庫,發揮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開展“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晉層、掛牌和儲備“四大工程”,暢通企業上市渠道,已為北交所貢獻了超過1/8的上市企業。
四是加強資源協同,支持創新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大創新產品首制首試首用保障。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公益專利池和創新聯合體作用,建立“產業鏈龍頭企業出題、中小企業答題”協同創新模式,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成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優秀服務商、數字化標桿企業,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免費開展智能化綠色化診斷,提供數字化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上云上平臺。在工信部大力支持下,我市已有107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入庫“小巨人”企業技術成果產業化、產業鏈配套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提升等項目60項。
五是加強精準服務,主動紓困解難。將“專精特新”企業納入市、區“服務包”機制,按照“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原則,及時掌握并推動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配備服務管家和金融顧問,及時提供政策、資金、人才、用地、公共配套等屬地化服務。依托北京通企服版APP設立“專精特新”專區,搭建專屬產品、政策精準推送、活動培訓等9項服務,圍繞不同梯隊培育對象推動精準服務。遴選專業服務機構,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專屬服務產品,目前已上線產品137款。通過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券給予“專精特新”企業支持。為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提供全覆蓋的綜合診斷和專項診斷服務,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及發展對策建議,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推薦信息
1.出政策供服務,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這樣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2022-05-16 15:33
2.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積極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服務工作 2022-03-28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