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競爭力的“標桿”,看“專精特新”企業如何更上一層樓?
發布日期:2023-06-26 11:04:20
作者
:胡珊毓 洛克
瀏覽量
:513
胡珊毓 洛克
發布日期:2023-06-26 11:04:20
513
想了解城市更新相關動態、政策、信息、案例和方法嗎?請關注“上海城市更新”公眾號!??——正文共 3450字,預計閱讀時間 4分鐘
怎樣從市場競爭力的角度來衡量和評價專精特新企業?6月25日下午,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了《2022年上海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場競爭力指數》(以下簡稱指數),首次回答了這個問題。
作為全國首創的這個指數,它傳遞了哪些重要信息?背后有怎樣的底層邏輯?為政府和企業能提供哪些有價值的參考?為此,我們專訪了指數總策劃——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夏雨,請他為大家做一個分享。
1. 為什么要編制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場競爭力指數?答:“專精特新”早在2011年就由工信部提出來了。但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對其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不斷提升,最終成為重要的國家戰略。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要以“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梯度分層培育。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于產業基礎核心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核心部分。
目前,上海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10416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57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0家。他們是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力、動力和活力的體現,也是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創新者,更是科技推動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如何讓“小巨人”企業持續涌現?是關系到上海如何體現國家戰略,如何提升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如何擺正中小企業發展方向、提升整體實力和水平的問題。同時,也需要有更綜合的市場數據進行分析評估。從2022年8月至今,在市中小企業辦的組織安排下,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參加了全市16個區200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調研和考察。調研發現:過去三年各行各業普遍受疫情和經濟下行等影響,但“小巨人”企業卻走出了獨立行情,絕大多數仍保持了年30-50%的增長率,尤其一些躋身新能源相關產業鏈的企業,更取得了供不應求、業績翻番的佳績,且對未來的增長頗為自信和樂觀。所以,我們覺得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發展態勢,不僅要有單個的數據指標,還應在此基礎上,用大數據的思維,形成一套以客觀數據積累為基礎、從市場角度出發的綜合性評價體系,從一個大的底版上來衡量比較不同企業的發展現狀、軌跡和趨勢。2. 目前各方面關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分析和解讀版本眾多,但從市場競爭力角度來評價的綜合指數還是第一次,該指數有哪些特色?答:這套指數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市場維度。“小巨人”是政府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評定出來的佼佼者,實力水平毋庸置疑,但再增加一個市場的角度,也是對政府評定的重要補充;第二,客觀數據。本指數綜合了不同專業平臺的公開數據,通過大數據和全網搜索對本市5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相關數據進行梳理、分析;第三,橫向比較。同行業、同區域的“小巨人”可進行橫向比較,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之間也可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種比較,可以幫助企業查找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提升;第四,區域分析。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本市16個區“小巨人”企業的發展環境,為各區加強對“小巨人”企業的支持培育,也具有較強的參考和借鑒作用。3. “小巨人”企業中,有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和發展階段,如何把他們放在一個擂臺上來衡量和比較?
答:雖然“專精特新”涉及行業門類眾多,但透過表面,從底層邏輯看,內在的發展規律還是有許多共性的。因此,它們不僅需要縱向比較,也有可能從市場角度做橫向比較,這樣,一是能更加客觀地反映出不同行業企業的市場表現和影響力;二是能幫助企業能夠了解和借鑒不同行業小巨人企業的成功經驗及做法;三是能配合政府對不同行業“專精特新”企業進行分類支持指導。為了達到這種目的,就必須有海量的客觀數據作為支撐。因此,我們通過全網的搜索量及其他歷史沉淀數據,并綜合、篩選、采集相關第三方平臺對企業的評估數據,建立評估維度更多元、評估數據更綜合、評估視角更多維、評估數據更全面的指標體系,通過自動化采集、指標確立、權重計算等方法,對500家企業的數據進行集中處理,最終形成并發布《2022年上海市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場競爭力指數》,包含總榜TOP100和11個專項分類榜單,從不同角度對“小巨人”企業進行全方位“畫像”。表:總榜TOP100

從總榜TOP100中,可以看到:浦東新區、嘉定、閔行與松江的企業數居前列,分別為30家、18家、14家和12家,這與這些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呈現較大相關性;在榜單企業中,數量最多的前三個行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由此可見,“小巨人”企業在重點發展行業中發揮著“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的生力軍作用。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為各級政府、園區和企業提供產業轉型與城市更新方面的各類規劃、產業定位、空間調整、運營策劃、項目導入、企業咨詢、資源對接、指數發布和培訓考察等創新型、一站式、模塊化、綜合性服務。如有業務合作及咨詢需求,請聯系:15821900331 (傅老師)
4. 能否介紹一下指數有哪些評價維度,以及如何選定這些維度的?
答:指數從市場競爭力角度出發,建立了由綜合實力、科技創新、核心能力、企業信用、行業推廣、社會關注等6個一級指標和38個二級指標構成的評估體系。
如:
是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持續發展所需具備的綜合實力。該項指標評估包括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的評分、企業規模、融資輪次、政府獎勵項目等內容。
也是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潛力、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該項得分與企業的科技成果、發明專利、研發團隊等內容密切相關。
是指企業履行自身承諾的能力和記錄,包含企業的風險總量、信用資質、高風險數量以及存在的違約風險等多個評估指標。
主要反映企業在行業內排名的領先性、權威性,如參與過哪些國家級、地方級和行業級的標準制定,有多少供應商和客戶資源,是否有各項資質甚至進出口資質等,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能力。
即各企業在互聯網各主流平臺的推廣宣發情況。該單項得分取決于企業在各類行業榜單獲獎情況,以及公眾號、微博、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平臺的宣傳力度。
即企業在互聯網各主流平臺上受關注的程度。該單項主要以搜索引擎對企業及其產品、商標的瀏覽與搜索量、主流媒體與自媒體(如微信、微博)的提及量、新聞輿情的報道量以及相關企業正向新聞報道量等為指標,進行數據采集和評估。
5. 指數成果包括總榜TOP100和多個專項分類榜單,這些上榜企業有什么特點?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企業普遍得分較高,反映出上榜企業具有技術含量高、起點高的特點。以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為例,該企業目前擁有約200項已授權的發明專利(含國際專利)、200余項軟件著作權、40余項科技成果,以及超過600人的研發團隊,且近3年平均每年新增專利數不少于10。專精特新企業大都從事制造、研發等領域,比較注重技術、質量、成本及人才等,業務基本以toB為主。所以,在營銷、拓展等方面相對較弱,但近年來也有較大改進。以上海貝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作為中國創新型遠程連接SaaS服務商,主要有向日葵遠程控制、蒲公英智能組網、花生殼內網三大知名的產品線,累計注冊用戶7000多萬、服務70多萬家企業、接入設備超過13億臺,尤其善于利用微博來進行企業品牌宣傳。答:編制和發布“指數”的最終目的,是以期更好地幫助“小巨人”企業在比較中發現問題、取長補短、更好發展;同時,也為金融、投資及評估機構提供綜合性參考,為它們決策提供多維度依據;尤其是為政府機構如何更加有效地分類指導、有針對性扶持,提供全方位的“數據畫像”。

如通過區排名TOP10榜單和各區T0P10企業榜單,不僅能反映本市16個區“小巨人”企業的發展環境。如果持續多年進行這類比較和分析,還能夠為政府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吸引、培育和扶持這類企業發展提供動態性的依據。7. 通過這份指數報告,您認為對“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升級有哪些實際意義和價值?
答:我覺得無論是對“創新型”企業升級為“專精特新”企業,還是專精特新企業要升級為“小巨人”企業,都是有重要的對標作用的。從專精特新的本質看,指數的6個一級指標和38個二級指標都是非常契合的,尤其從實際看,凡是名列榜單,或者位居榜單前列的,在這些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因此,企業可以從這些指標的比較中,找到自身的差距和瓶頸,并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企業在不斷升級提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