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歐萊雅集團發布2022年年報,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財報期內歐萊雅實現銷售額382.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86億元),相比2021年增長18.5%,2022年凈利潤為57.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16億元),同比2021年增長24%,營業利潤增速達到15年來的最高點。
從2019年開始,歐萊雅的營收增速就一直高于全球美妝市場,在中國市場更是連續多年保持增長(30%+),在2022年財報中我們甚至還看到了廣告和促銷費用出現了同比下降(130個基點),對于一個體量幾千億且業務遍布全世界的公司而言,這是非常驚人的成績。
圖源:歐萊雅集團2022年財報 歐萊雅集團銷售額2021/2022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歐萊雅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一度徘徊在行業平均線,2014年這一年份還被自嘲為「最差的一年」。
當時他們的關鍵詞是「持續下滑」。
在市場頹勢中重回巔峰,業績持續增長同時減少營銷費用,歐萊雅做了什么讓自己掃去陰霾?他們的增長都來自何處?
歐萊雅的「布局」很重要。轉折點也是在2014年,「最差的一年」。
前情提要是,當時在日化/美妝行業,線下零售渠道(百貨、雜貨、門店)一直都是品牌們的必爭之地,尤其是在十幾年前社交媒體還不發達之際,2003年,歐萊雅正是通過收購擁有國內線下28萬個網點的化妝品牌小護士真正打開了中國市場。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逐漸普及,面對越來越豐富的資訊與日漸豐富的產品,消費者開始「選擇」,貨品從由賣方模式轉為買方模式,同時,消費者也逐漸分散,從線下走到線上,人貨場顛覆,品牌再也不能以己為中心,他們需要考慮消費者需求。
2014年,彼時的歐萊雅董事長兼前CEO 安鞏(Jean-Paul Agon)設立了CDO(Chief Digital Officer,首席數字官)職位,并開始在數據技術、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中發力。歐萊雅集團的組織架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主要是三點:1、設立CDMO(Chief Digital & Marketing Office,數字營銷辦公室)團隊;2、在各大事業部設立下屬的CDO團隊,承擔中臺角色;3、事業部下各個品牌設立數字化團隊。據了解,在歐萊雅,有4.3萬員工進行了數字化培訓。
他們的一系列的增長故事,也從這里開始。我們收集了這個故事中的幾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快速讀懂歐萊雅。*想要獲取歐萊雅2022年財報的同學可以在公眾號后臺回復「財報」領取。
01
數字化(大數據分析)
基于2014年的CDO職位的設立,2015年,歐萊雅開始自建數據平臺。2018年,數據平臺升級到第二代,歐萊雅中國開始結合大數據技術及機器學習進行供應鏈管理,包括庫存預測等。歐萊雅大中華區CIO趙楓(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表示,前兩代數字化平臺,完成了從回答「過去發生了什么」和「為什么會發生這些事情」,到「預測將來」的轉變。而接下來他們還在開發新的平臺賦能歐萊雅中國的業務,即回答「現在可以做什么去影響那些可能的未來」這樣的問題。
從業務層面而言,歐萊雅基于上述的數據平臺接入各種營銷技術(MarTech)構建了復雜但全面的數據驅動體系,據我們對歐萊雅的調研,目前歐萊雅使用了包括CRM、SCRM、DMP、CDP、BI等等常見的營銷技術,采買了不同領域的營銷技術服務商支持自身的數字化建設。我們在2020年發布的《揭開歐萊雅真相:一家披著美妝外衣的數字技術公司》一文中詳細分析過歐萊雅的數字技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藍字標題回顧。
用戶交易數據收集、用戶社交平臺數據收集、用戶標簽/畫像、消費者行為及偏好數據,完成對消費者初步洞察并匹配客戶需求…其實都是基本的能力,并且只屬于用戶端,趙楓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提到,「只有對全渠道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提升精準營銷觸達能力,使得各類數據持續反哺產品生產與業務變革,才能真正提升經營效能?!箶底只⒎侵皇峭ㄟ^數據驅動的消費者營銷互動,還是包括產品研發生產、營銷銷售、商業策略、公司運營的全方位調整。
數字化、營銷技術的應用除了幫助組織擁抱大數據時代,更重要的一點是:降本增效。在2022年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廣告和促銷費用占銷售額的31.5%,同比下降了130個基點。
另外,歐萊雅也有在美妝科技上進行布局,不止是企業經營及營銷的數字化,還是硬件方面的數字技術升級,這里我們就不展開細說了。
圖源:未來跡Future Beauty
數字化屬于內功,也并非一蹴而就,直接讓歐萊雅賬面發生直觀變化的,來自于——
02
多極模式
歐萊雅集團CEO 葉鴻慕(Nicolas Hieronimus)在2022年財務發布會表示,「跨部門和地區的平衡增長再次證明了我們的多極模式(Multipolar Model):在戰略上的集中、運營上的分散以及強烈的創業心(Entrepreneurial Mindset),這一模式非常適合當前環境。」
葉鴻慕強調,這是一個越來越多極化的時代,比以前更加分散。
那么,歐萊雅都在哪些方面「多極」?
圖源:歐萊雅集團2022年財報葉鴻慕在財報中關于多極模式的發言:我們曾經實現了跨部門和區域的平衡增長,再次證明了我們多極模型的相關性。
1、品牌
安鞏曾經說過,歐萊雅的收購模式是「buy and grow」,即收購行為與集團增長并行,成螺旋上升狀態。
1988年歐萊雅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并采用并購整合擴大業務的發展方式,先后收購了赫蓮娜、理膚泉、美寶蓮,科顏氏等品牌,2022年歐萊雅還完成了對美國護膚品牌Skinbetter的收購,據歐萊雅表示,Skinbetter已經顯示出強大的潛力。據維基百科消息,目前歐萊雅在全球擁有超過500個品牌(中國40+),分布在頭發、個人護理及化妝品等方面,分屬于歐萊雅旗下專業產品部(Professional Products)、大眾產品部(Consumer Products)、奢華產品部(LOréal Luxe)、活性產品部(Active Cosmetics)四個不同的事業部門。
圖源:歐萊雅官網 歐萊雅集團品牌收購歷年表
從歐萊雅目前的品牌體系及產品體系來看,其收購策略滿足了「金字塔模式」,即能滿足高、中、低檔用戶的消費需求和不同領域/功能的變美需求。
舉個例子,某女性消費者A今年22歲,剛出來工作的她只用得起美寶蓮、理膚泉等中低檔價位的產品,等到她擁有足夠財力的時候,她可能會轉投YSL、赫蓮娜等高端品牌的懷抱,而這些都屬于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不同年齡段、不同功能的產品,價格段從100-3000元,覆蓋不同消費層級。
相比起一款單品打天下的品牌,歐萊雅金字塔模式的多品牌策略可以極大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 歐萊雅的前任CEO安鞏就曾表示,希望能夠做到讓用戶使用歐萊雅20個品牌,滿足用戶不同階段的需求。
另外,針對不同的產品,歐萊雅也相應配備不同的渠道、宣傳方式配合消費者人群的改變,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多極模式」的另一點——
2、渠道
歐萊雅基于線上、線下兩個場景,布局超市、百貨商店、連鎖店、電商、社交媒體、娛樂等多個領域,觸點遍及各個生態。而主要在2014年低谷崛起發揮作用的,是電商與社交媒體。
電商
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中國線上渠道實現了雙位數增長,目前歐萊雅電商渠道銷售額占比為28%。「為什么要做電商」這一問題其實已經非常古老,或許不需要多探討,但有兩點需要明確:
1、再大的品牌也不可能覆蓋全世界,沒有店的地方需要網絡,以歐萊雅集團的高端線品牌YSL(Yves Saint Laurent,圣羅蘭)為例,YSL美妝線下專柜的城市集中在一二線中心地段,入駐天貓后,YSL得以觸達眾多沒有線下店的中國小城市消費者,有48%的銷量來自于「無專柜城市」,而線上的銷量占了YSL中國的50%+;
2、電子商務依托互聯網環境進行,歐萊雅的數字化布局強化了線上的競爭優勢,尤其營銷技術(MarTech)的深入使用幫助歐萊雅實現用戶畫像、用戶分層、用戶數據洞察和個性化服務,從而提高高端人群的全鏈路消費體驗。
需要標注的重點是,歐萊雅打通了全渠道數據。早在2020年的調研中我們就發現,歐萊雅會通過手機號整合該用戶在各個平臺上的軌跡,形成對單個用戶的精確數據描述,指引歐萊雅做出最有效的推廣方案。
我們從營收結構數據中也能看到直接結果,從數字化轉型開始,尤其2022年,財報中顯示高端化妝品(L’Oreal Luxe)的占比就在不斷提升,歐萊雅高端化妝品的增速和利潤率,均明顯高于大眾化妝品(Consumer Products),大眾線反而在下降,提升了集團毛利率和凈利率的空間(高端化妝品毛利>大眾化妝品毛利)。這里隱藏的信息是:歐萊雅通過有效的推廣營銷,找到/刺激消費者購買更高利潤的高端化妝品。
據歐萊雅全球首席數字官Daniel Chan透露,通過官方網站的優化和營銷計劃的調整,2020年初期就把蘭蔻小黑瓶在官網的銷售額提升了30倍。
圖源:歐萊雅集團2022年財報 廣告及促銷費用占銷售額的31.5%,下降130個基點;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占銷售額的18.4%,下降了40個基點。
社交媒體
盡管2022年財報中顯示廣告和促銷費用出現同比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減少廣告頻率,一方面,還是要回到數字化上,營銷技術能夠讓歐萊雅實現更為精準的營銷,這意味著無效營銷的減免,另一方面,自2014年實施數字化改革以來,歐萊雅幾乎每年都在增加社媒渠道的預算,并不聚焦于單一平臺,國內幾乎所有社交平臺/電商平臺都有歐萊雅的身影,不斷滲透各圈層人群,讓消費者買得到、看得到,并致力做到全域的互動。
在消費者深度運營中,歐萊雅更投入了私域的懷抱,例如巴黎歐萊雅擁有私域IP「歐小雅」,由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企業微信群、個人號及朋友圈構成私域矩陣,各版塊之間相互配合運營,據增長黑盒數據Growthbox,經過精細化運營運營后,私域用戶的復購率能夠為之在10-30%之間,轉化率為12%-15%,巴黎歐萊雅私域營收占所有線上營收的6%-8%,ROI達到5-8。
而YSL等高端線品牌的私域則可以占線上營收的12-15%。在另一品牌理膚泉的私域運營中,歐萊雅還會為用戶提供皮膚學專家的一對一在線咨詢,數據顯示,這一運營策略為理膚泉帶來了單月40%的新客增長,品牌整體的客單價也上漲了15%左右。
不過,在用戶私域運營種,歐萊雅更強調用戶復購,而非新客。
總的而言,多級模式其實極大地保障了歐萊雅能夠全面地觸達到消費者,并保證品牌在不同消費階層的業績。結合歐萊雅從數字化到多極模式的布局,除了緊貼市場變化,歐萊雅實際上也重塑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說的,「營銷的宗旨是發現并滿足需求」。歐萊雅式增長,來源于從以產品為中心(定制化生產,現有產品后有市場)到用戶為中心(以消費者需求為先,先有需求后有產品)的打法的變化,商業模式從基于事物到基于關系。
結語
沒有品牌能夠永遠只談生產與銷售,更何況這一邏輯在當下的用戶增權時代其實已經并不適用,品牌需要更多的邏輯線重組商業版圖。
不妨用人體來做個比喻,人體不止骨骼,只靠骨骼無法活動,肌肉則是牽引骨骼動作發力的主要部分,兩部分協作才能有靈活的動作。
從歐萊雅集團每年的收購計劃,從常規的品牌收購、技術類公司(包含美妝個護類硬軟技術在內)收購,以及歐萊雅的戰略(歐萊雅堅持大數據分析、電子商務和社交網絡多年)不難看出,其實歐萊雅很清楚該如何讓自己保持「靈活」,產品為骨,數字化為肉,帶動這家體型龐大的集團在市場靈活穿行。
我們不妨確定地說一句:消費者想要個性化,投資者想要的敏捷策略,只有數字型的企業才能滿足。
距離歐萊雅提出數字化轉型已經過去直至現在已經9年了,但你依然可以在歐萊雅的官網上看到「OU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ON THE FAST TRACK」(我們的數字化轉型在快車道上)。方向很明確。
期待歐萊雅2023年度財報,或許還會出現「最高增幅」。
作者:彭pp
來源:私域流量觀察